阅读历史
换源:

第16章

  那两个姨娘对外排场十足,可是在尤氏跟前就老实的不行。

  想到这她就不由想起自己的亲弟妹,她知道王氏看不上她,她又何尝看的上王氏,她再怎么样也是一品夫人,一个小小的六品安人居然跟她狂,王氏又有什么能耐,管家没看出多厉害,闲着没事跟几个妾室算计,除了出身还有什么拿的出手,再看看东府,不管是秦氏还是尤氏,这才是真正的大家出身,王氏那点手段根本不值一提,怪不得王氏不爱来东府,是害怕被比下去吧。

  不提邢氏和王氏的不对付,邢氏最近难得大着胆子拉着贾赦一起商量事,倒也不是大事,但是她们却也得重视,隔壁府里尤氏的堂妹要成亲了,这也是亲戚,而且听说尤家两房关系一直不错,不说别的她没少受尤氏照顾,老爷又和珍大爷关系不错,她们送的礼就得有说到了,总之不能薄了。

  贾赦和邢氏商量着礼品的事,尤启松和李涛却是已经在回京的路上了,算起来这俩孩子这大半年几乎都在路上了。

  先是跟着尤文德上任,没两天又跑回老家考试,而且尤家和李家的老家还不在一个地方,等两人好不容易考完试拿到了秀才功名,脚前脚后回到家,还没等到长辈的表扬和妹妹们的崇拜,就被李氏和一大堆礼品一起扔上了回京城的船,作为尤府的代表回京给尤淑雅添妆,尤启松和李涛相对无言。

  没办法,尤文德不知是不是命里带灾,安静了七八年的黄河,最近看着有不安静的迹象了,这要是出了灾□□就大了,尤文德近期是趟黑起早,忙得不可开交。

  而府里李氏一边要照顾尤文德,一边还要打理家务,还不能落下交际,要知道李静怡可只比尤淑雅小几个月,这要不是家里近期事情太多,早也该嫁人了,这可是李氏从小养到大的亲侄女啊,更别提尤启松和李涛也都不小了,就是男孩晚成家也要不了几年了。

  李氏忙得底朝天,李静怡自是少不得帮忙,万氏也处理着不少琐碎的小事,还要照看尤清婉和尤清妍,全家唯二的闲人,尤启松和李涛自然就被安排了回京的任务。

  京城里尤文杰一家听闻尤启松和李涛回府也是很高兴,尤文德把嫡长子派回来可不就是重视吗,一下回来两个十五六岁的秀才可不显得他们尤家的教养吗,至于李涛姓李这个问题就被华丽丽的无视了。

  尤启松回了京自然少不了去拜访尤清媛,虽然娘家离京还不到一年,尤清媛却是觉得仿佛过了几辈子,如今看见弟弟和表弟忍不住红了眼眶。

  贾敬对这两个年纪轻轻就已经是秀才的孩子很有好感,贾珍也和小舅子很亲近,几人聊了半天,用过晚饭尤启松和李涛告辞回了尤文杰府,他们是回京帮衬尤淑雅的婚事的自是没有住到宁安侯府的道理。

  尤启松和李涛到了没两天,赵氏的娘家侄子也到了。

  赵氏娘家是当地的乡绅,她的父亲原本是做师爷的,哥哥也是个举人,在尤文杰入仕之后一段时间发现分到当地的正是他一个关系不错的同科,于是写信送了重礼,又拖尤文德帮忙,赵氏的哥哥是举人按理也可以做官,于是两家废了点功夫把赵氏的哥哥安排做了个正八品的主薄,赵氏的哥哥科举上不行,但是有个做师爷的父亲,做官还是不错的,熬了七八年到底为出身所限如今也是正七品的县令,赵家也算是官宦人家了。

  赵氏的侄子年纪比尤启松稍大,也是书生,只不过还没去考,身上没有功名,都是读书人倒也和尤启松尤启柏几人说得到一块。

  几天后,尤淑雅出嫁了,尤文杰不比尤文德家底丰厚,但是对于打理家产也是颇为在行,尤淑雅又是他唯一的女儿,给的嫁妆十分丰厚,再加上尤文德,尤清媛等等给的巨额添妆,尤淑雅的嫁妆达到了足足七十六抬。

  尤淑雅不过是五品官家女,嫁到的也是普通官宦人家的周家,这样多的嫁妆实在是惊人了,反正周家是满意的不得了,原本以为五六十抬就够体面了,没想到会有这么大的惊喜。

  在看见尤启松和尤清媛之后就更开心了,这可是实在亲戚,代表的可是三品大员和一座候府啊。

  婚礼时邢氏也去了,比起不爱出门的贾母和王氏,她是爱参加聚会的,即使和别人说不了几句话,那她的身份也是一品诰命夫人不是。

  当邢氏看见尤淑雅的嫁妆时,不由有些羡慕,她要是有这样的嫁妆日子会比现在好很多吧,再一想到尤淑雅嫁进五品官家都有这样的嫁妆,自己带进将军府的东西怕是实在拿不出手,怪不得贾赦嫌弃了。

  尤淑雅婚礼结束后,尤启松和李涛就启程回家了,李氏已经传来消息,李静怡的婚事有着落了。

  要说李静怡自幼跟着李氏到了尤府,跟府里的小姐没两样,但是对外无论如何她都还是无父无母的孤女,真要追根溯源也不过是举人的女儿,即使她的教养再好,在婚事上也艰难。

  李氏对自己的亲侄女的婚事自然上心,李静怡直到现在都没订亲何尝不是李氏看不上那些人的原因,如今定下的这家,李氏也是和尤文德打听过好长时间才定下来的。

  这李静怡定下的却是青州知府的嫡长子,已经有了举人功名在身,李氏暗中查了很长时间,人品有保证,而且青州知府看着只是个从四品,但是李氏和尤文德打听过了这位却是董家嫡次子,董家老爷子正是当朝正二品户部尚书,李静怡相当于嫁到了董家二房,而且这青州知府已经干了有几年怕是快要高升了。

  这样的董家会看上李静怡与其说是有心跟李家结亲不如说是和想和尤家结亲,京里的董老大人很看好尤文德。

  等李涛回来听说了情况以后也是很满意,他们自己的情况自己怎么会不知,李静怡这门婚事实在是高攀了。

  没几天李氏趁着上香祈福的由头让李静怡和董家公子见了一面之后,李静怡虽然羞红了脸,但是瞧着也是愿意的,于是两家的婚事就这样订下了。

  李静怡开始了待嫁生涯,李氏却是越来越忙,李静怡是订下了,但是嫁妆等等也有的忙。

  李静怡自幼长在尤家,尤文德待她和女儿无异,自是也从小攒下了一笔嫁妆,李静怡虽然没有尤清媛那样生母还有一笔嫁妆,但是她却比尤清媛晚嫁好几年,这几年尤文德又高升,家产频增,是以李静怡,近几年置办的嫁妆很是不少,等到她出嫁时虽说绝比不上尤清媛也不会太差。

  让借住的亲戚的嫁妆超过府里的嫡长女简直就是打尤清媛的脸面了,李氏怎么也不会犯这样的错。

  李氏本来一边忙着给李静怡打理嫁妆一边又开始考虑尤启松和李涛的婚事,没想到尤文德跟她说等两个孩子中举之后再说,男孩子不急。

  李涛更狠,直接和姑母说准备考上进士再成婚,李氏和尤文德也明白,尤府可以给李静怡准备嫁妆,但是却没有给李涛分家产的道理,李涛日后实际上能继承的只有李家当年的几亩地和一个小铺子,比起李静怡是大大不如,如果他在不争气,实在难娶到一个合适的妻子,遂也就随了他。

  另一边尤文德最近忙了个底朝天,而且看这趋势近几年都不会消停。

  尤启松和李涛则又投入到新一轮的学习里,他们准备明年参加府试。

  连尤清婉和尤清妍也在学习,两个小家伙如今已经七岁了,在京城的时候,李氏就给她们请回来了嬷嬷,先生直接就是当初尤清媛和李静怡的那位。

  要说万氏也当真是慈母,完全替女儿考虑,尤清婉和尤清妍记事以后,万氏就时常带着她们亲近李氏,恨不得直接把孩子放在李氏那。

  尤清婉姐妹是庶女,即使万氏是良妾也改变不了她们的身份,但是如果能有个养在名声甚好的嫡母身边的名头,却是实实在在的抬身份。

  万氏的心思如何满得过李氏,念她一片慈母之心,而两个将来要外嫁的女儿又碍不着什么,正好可以承欢膝下,李氏也就将她们接到身边,亲自教养起两个孩子,而且向来不拦着万氏看孩子,对外也都说从小养在嫡母身边。

  如此作为到让尤文德感念,毕竟这对女儿对他来说多少有些不同,万氏和两个小姑娘也真心实意的感激李氏。

  第20章 众喜临门

  尤文德运气还不错河堤挡住了大水的冲击,但也损毁严重,今年没事明后年就不一定了,治水势在必行,然而治水从古以来都是大难题,常言道“堵不如疏”,但是疏又哪里是那么好疏通的,尤文德借鉴前世的经验,最后也只得采取半堵半疏的办法,这注定是个大工程没个三两年完不了事,尤文德上奏圣人得了批准后开始了忙碌的时光。

  匆匆的大半年就过去了,李静怡出嫁了,带着尤家准备的八十八抬嫁妆开始了新的生活,李静怡出嫁后,李涛独自狠狠哭了一场,他们是双胞胎,自幼相依为命,如今即使知道妹妹嫁的不错,心里终究也空唠唠的。

  等三朝回门的时候更是拉着这个比他还大两岁的妹夫絮絮叨叨了大半天,好在看气色李静怡过的还不错,内院里李氏拉着李静怡说了不少私房话,她能教的已经都教了,至于能过成什么样也只能看她自己了。

  李静怡成婚不久董家老爷就得到调令回京了,这一回少不了升个一品半品的。李静怡自然是要跟着夫家回京的,众人不由感伤,好在京里还有尤清媛和尤文杰在,李静怡回去也不会太孤单,临走,董二爷和尤文德密谈了一番京中形势,两人见解相似,夺嫡能不参与就不参与,从龙之功不是那么好拿的。

  这种悲伤的氛围没有持续太久,因为尤启松和李涛要府试了,这次两人倒是同路,两人的水平尤文德是知道的虽说认为考个举人应该没问题,还是忍不住又叮嘱一番,李氏更是连补品都打包让两人带着,就怕出了考场就病倒。带着众人的期望尤启松和李涛离开了家。

  京城里这几年是风起云涌,圣人身体康健,太子却已经三十余岁,随着底下弟弟们一个个长大,他不能不急,太子是元后嫡子,自幼由圣人亲自教养,倍受宠爱,可是近几年太子却频频遭到斥责,种种迹象都让他心中惶恐,拉帮结派越发频繁。

  好在京里尤文杰官职低微,这种事还轮不到他,而他新结的亲家也不蠢,不会往这里头扎,而贾家现在一水文人还都没权,最高的贾敬也不过四品,荣宁两府都被当年的老国公警告过不能参与夺嫡,是以整个贾家也都很安分,总而言之尤文德的直系亲属都绕不到里面去,他也就安心在这头跟河堤死磕。

  却说京中宁安侯府在贾莹出生四年后终于又有了新生儿的声音,贾珍新纳的通房林氏生下了一个女儿,尤清媛按例将她抬为姨娘,而与此同时,跟了贾珍数年一直不得宠的老通房黄氏也有孕了,只不过可能是太宝贝这个来之不易的孩子,在孕期补的太过,生下一个男孩后撒手人寰了,尤清媛如今膝下有着贾蓉,贾莹还有前年抱进府里的亲戚家的贾蔷,自是不可能在养着这个孩子,于是一向不得宠熬日子的邓姨娘平白得了个儿子,喜得她在院里直冲主屋磕头。

  尤清媛没在意两个姨娘的想法,不管林氏还是邓氏都是老实的,而且林氏生的是女儿,邓氏膝下有儿子却不是亲生的,两人倒也平衡,有她们压着下面的通房,后院倒也安稳,安排妥当了新生的姑娘和哥儿的仆从份例,又扑到交际上了,堂妹生子,表妹怀孕,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