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换源:

第50章

作品:欲望乡村(未删)|作者:漂亮格子|分类:精品小说|更新:2025-05-17 23:30:15|下载:欲望乡村(未删)TXT下载
  在范正大面前,我谷子无话不说。

  “那又怎么样呢,天要下雨,娘要嫁人,我们阻止不了。”

  “这次推行联产承包责任制,本身阻力不小,这样弄一下,难度更大了!”

  “一切改革,都是有阻力的,唯有这样,成功之后,那胜利的分量就更重些。就像你们的作品,跌宕起伏才引人入胜啊!是不是这样,大作家?”

  范正大的乐观也影响了我,我不再像来时那样忧心忡忡。但心里还是不舒服,为了那张报纸,为了曾铮的目中无人。我曾经对他说过,凡是重要文章,凡是涉及到敏感问题的文字,都要经过我过目审核,方可登载出去,曾铮竟然把我的话当作耳边风。

  那时,我一篇如实报道客车失火的文章,都被他撤下来,现在就不怕暴*暗面了?

  人心向背,一目了然,曾铮(肯定还包括邝大头)这样做,无非就是给范正大增加压力,给农村改革增加压力。

  范正大把我塞进文广局,做了一把手,却在自己的一亩三分地上让人恣意妄行,怎么说都是自己的失责,想到这里,我心里又沉重起来。

  这时,有人找范正大请示什么事情,我就退了出去。

  在县委一楼过道里,有人在背后叫着我的名字,我回头一看,原来是邝伟,我停下脚步,等着他。

  “林局,找领导汇报工作?”

  我点点头:“是的,刚从范书记那里出来。”

  “人家汇报工作是带ri记本去,你老兄却是带报纸去的啊。怎么,又发表大作了?”

  “不是我的,是别人的大作。”

  “我知道,是曾铮的那篇文章,是吗?”

  (bsp;“你看过吗?”

  “看过。旗帜鲜明地反对土地承包。”

  “你怎么看这篇文章?”

  “自己的喉舌,说了别人的话。所以,你林局向范书记请罪去了,是吗?”

  “邝局长,不瞒你说,我心里真的很不是滋味。这个曾铮,擅作主张,弄得我很被动。”

  “范书记反应怎么样?”

  “他倒是一副无所谓的样子,也没有怪罪我,但越是这样,我心里越不安,越内疚。”

  “曾铮的那篇文章,确实反响很大,无形中给范书记这些改革派增加了压力。不过,从大趋势看,农村改革势在必行,这次事件只是一个小插曲,根本无法阻挡改革的步伐。不要看蔡县长现在那么得意,最后获胜的一定还是范书记。”

  “喂,你是不是认识一个叫张万全的?”

  邝伟突然这样问我。

  “认识啊,怎么了?”

  “升了。”

  “升了?当中学校长?”

  邝伟摇摇头:“不是。”

  “那,教育局副局长?”

  我想,这个张万全也忒有本事,竟然升上去了。

  邝伟又摇摇头:“不是升官,是升天了。”

  “升天?死了?”

  我吃惊地看着邝伟。我怎么没有听到这个消息?

  第148章食物中毒

  一个恶xing事件,一篇措辞偏激的文章,确实给范正大为代表的改革派带来不小的麻烦,一些观望派更是收住自己的脚步。全县只有七个乡镇推行了土地承包,实行了联产计酬,还有十个乡镇还是大锅饭。

  屋漏又逢连夜雨。偏偏在这个时候,吉水中学又发生学生食物中毒事件。。

  那ri下午4点半,县医院外科主任刘医生正在为患者看病,这时,吉水中学一位老师焦急地冲进诊室,带着哭腔:“刘医生,我们几个学生吐得厉害,也不知是什么病,快给看看!”

  第一批带去的学生一共四个,其中有一个已经不能自己走路,是担架抬着去的。刘医生见情况危急,放下手中的病人,马上给孩子们就诊,初步判断是食物中毒。

  食物中毒的学生不止这四人,还有第两批、第三批……从4点半到晚7点半,40名头晕、呕吐的学生被紧急送往这所医院。由于集中入院人数多、情况紧急,县委书记县长赶到医院,指挥救治工作。医院的院长正是范正大的妻子周晓敏,范正大给妻子下达命令,医院尽一切力量参加抢救工作。正准备下班的医护人员全部留下参与救治,病房不够,医院就将原来的住院病人集中在一起,为这些孩子腾出病房。

  经过几个临床经验丰富的医生会诊,又做了必要的化验检查,可以确诊,这些学生具有典型的食物中毒症状,诊断结果为由饮食不当引起的胃肠功能紊乱。医院对他们采取了洗胃、催吐、输液等治疗措施。所幸由于救治及时措施得当,没有出现死亡,到第二天中午,有27名学生先后出院。第三天,其余13名症状较重的学生也陆续出院。

  据说,事发当天,他们在吉水中学食堂吃午餐,一起吃饭的学生共有200多名。

  我赶到医院时,看见几名入院治疗的学生正在打点滴,他们告诉我,当天中午他们在食堂吃了豆角、豆腐和米饭,下午上课就感觉头疼,腹痛,呕吐,吐了好几次,后来就被老师送到医院。

  教育局、公安局组成调查组对这起食物中毒事件进行调查,排除了投毒的可能,初步查明,导致40名学生中毒的原因是,学生食用了未煮熟的豆角,造成大面积的食物中毒。

  这起大面积食物中毒事件,没有造成死亡后果,却也在小小的县城引起一阵轰动。

  事后,王校长等有关领导受到党内jing告等不同程度的处理,那个炊事员是个临时工,党纪政纪都奈何不了他,最终的结果只是让他卷被盖走人。

  这次曾铮倒很谦虚,到我办公室主动请示。

  “林局长,这次学生食物中毒事件要不要见报?”

  这个问题,我已经请示过范正大。范正大的指示就是八个字:如实报道,以儆效尤。

  但我故意要试探一下曾铮。

  “你说呢,见报好还是不见报好?”

  “依我看,这样的事情,还是尽量不外传为好,”曾铮一双小眼睛看着我,这样说,“不过,这件事已经在县城传的沸沸扬扬,有的传说比事实还夸张,有的说200个学生全部中毒,还有的说已经有人死亡。”

  我也曾经听说过这些放大后的传闻。一个老鼠可以传成大象,这就是谣言的力量。但是,在见不见报这个问题上,曾铮还是没有给我一个明确的回答,这就是他的狡猾之处。

  “还是见报吧,”我不想再跟他兜圈子,直截了当对他说,“我们如实反应情况,说清楚整个事情的来龙去脉,是因为食用了未煮熟的豆角,而不是有人投毒,然后,写一写事情发生后,zheng fu如何重视,医院又是如何采取积极的措施对学生进行救治,最重要的是,一定要告诉大家,由于救治及时,所有中毒的学生都已经痊愈,没有后遗症,没有发生死亡事故。我看,这篇文章还是你曾铮亲自执笔吧,以通讯报道的形式为好。”

  这次,曾铮倒是很快执行了我的“指示”,当天下午,一到上班时间就拿着写好的一篇通讯到我办公室。

  “林局,请过目。”

  曾铮把稿子放在我面前,在我对面那张椅子上坐下,随意地翻弄着一份报纸。

  我拿过稿子,浏览一遍。曾铮的字抄写得端正,没有几处修改,文笔也不错,看着让人舒服,这家伙不要说,还是有点真才实学,一个中午就拿出这种有重量(大概三千字)有质量的通讯报道,没有两把刷子还真不行。

  我没有怎么修改,只是把那句“闻讯,县领导火速赶到现场,组织力量进行抢救……”改成“闻讯,范书记等县领导火速赶到现场,组织力量进行抢救……”。

  那篇通讯第二天登载在xxri报上,我留意一下,那个地方又被曾铮改了回去,“范书记”几个字不见了,仍然换成“县领导”。

  这让我很窝火,这个曾铮,竟然玩弄阳奉yin违的一套,如果我写的不是范书记的名字而是他蔡县长,你曾铮还会划掉吗,关键时刻曾铮又一次显示“蔡派”嘴脸。

  第149章县委书记的灰色收入

  作为一把手,两起事件给范正大都带来不良影响,尤其是村民组长受刺身亡事件,更是给反对实行土地承包的“蔡派”以口实,借机大做文章,矛头直指坚持农村改革的范正大。

  范正大是个硬汉,是个乐观派,对那些小人伎俩不放在心上,依然我行我素推行农村改革。。

  就在这时,一篇《灰se收入》的文章以手抄本形式在我们县城流传。

  不用问,这又是“蔡派”的杰作。虽然没有指名道姓,矛头所指明眼人一看就知。

  我是从廖迪生手里看到这篇“杰作”的。

  廖迪生从一般职员提为股级干部,当然对我感恩戴德,理所当然成了我的亲信,这样的敏感事情他不能不无动于衷,他拿着几张皱巴巴的信纸来到我办公室的时候,刘紫薇正在向我请示有关国庆节工会活动的问题。

  廖迪生刚要张口说什么,猛然又看见刘紫薇在场,就把话咽了回去,还匆匆把那几张纸塞进裤袋里。

  刘紫薇见状,知趣地退了出去。

  我对廖迪生笑笑,说:“廖组长,有什么好消息要告诉我?”

  “局长,不是一个好消息。”

  “哦?那就是坏消息了?”

  我刚才看他畏畏缩缩的样子,我就猜到一定有什么情况。

  果然,廖迪生从裤袋里掏出那几张信纸,递到我手里:“局长,你看。”

  我接过一看,是手抄的几张纸,标题是“一个县委书记的灰se收入”,这个手抄本的形式既像小说,又像散文,或者说既不像小说,又不像散文。

  大凡六零后、七零后人都知道,七十年代,“手抄本”是一种流传颇广拥有相当读者的一种非官方的文学形式。比如描写xing

  爱的《*》,描写破案的《一只绣花鞋》,都是较有名气的代表作。手抄本《第二次握手》后来还被改编成电影剧本,拍成电影,当然这是粉碎“四人帮”以后的事,而当时,作者张扬正是因为这本书被打成反革命,投入监狱,吃尽了苦头!

  我一目十行地把那几张纸扫描一遍,忍不住心中的气愤,拍案而起:“码得,太过分了,太恶毒了!完全是造谣中伤!”

  虽然没有指名道姓,明眼人一看就知道,里面的主人公――米田就是指向我们县的县委书记范正大。范是饭的谐音,“饭”又是“米”做成的,作者选择主人公姓米显然不是漫无目而是别有用心的。看看米田的身世跟范正大也是吻合,米田的父亲也是地下党员,本人是退伍军人出身。

  作品开头有一段开场白,是这样说的:不管你承认不承认,现实的确就是如此,县委书记就是一方诸侯,就是土皇帝,掌握几十万人生死予夺大权,权力大无边!正是有这样的权力,他(指县委书记,作者注)大肆收礼就成了惯例、成了习惯,逢年过节时,送礼者踏破门槛!你要得到升迁,要给他送礼,你要调一个好单位,要给他送礼,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