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换源:

第25章

作品:柯云路作品精选|作者:理性的思索|分类:精品小说|更新:2025-05-17 18:31:34|下载:柯云路作品精选TXT下载
  事情还没结束,她也留下了她的考题。

  在石桌上画着一个几何图形,两个相交的圆,几个圆内接三角形,线段交叉,各点标着a、b、c、d、e……等字母。

  是一道几何题。

  已知条件一项项列得很清楚。其中注明圆心o1代表石桌中心位置。

  求x点在什么位置。

  嗬,这可闹好了。自己是搞社会科学的,给她出的是社会科学专题;她呢,大概是搞自然科学的,给自己出的是自然科学题目。

  他是东方。她是西方。

  他是黄昏。她是黎明。

  现在,他是社会科学,她是自然科学。

  他们在相互考试。

  好,努力解答吧。

  中学时的几何知识,朦胧模糊了,但还依稀记得。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总算把题解出来了。

  他这个史学家在一道平面几何题面前流了一身汗。

  x点在石桌中心o1的正北偏西30度方向,直线距离米。

  他擦着胳膊上的汗——汗把桌面都淌湿了——站起来,又擦着后脖颈上的汗,看着自己的解答,不胜自得。

  真够较劲儿的。

  自己表现还不错。总算没交白卷。

  如果解答不出来,就只能跑回去找中学课本,半夜打着手电再回来写答案了。

  哎,这个距离石桌中心米的x点到底有什么实际意义呢?

  他心中突然一动,转过目光。

  石桌正北是古庙遗址,偏西30度似乎也没超出它。

  不,这里一定有文章。

  他又感到一种儿童智力游戏似的冲动。

  txt小说上传分享

  黎明与黄昏(8)

  正北偏西30度,估一下,米,用步子量过去。进了古庙遗址。残垣断壁,碎砖瓦砾。站在那儿左右张望,看不出什么奥妙。

  不精确,不能确定一个点。

  再回石桌旁,先由石桌中心点(对角线交点)精确画出向北偏西30度的射线,这容易。画个直角三角形,一条直角边等于斜边一半,它的对角就是30度。

  再把身高量在折来的竹子上,由石桌中心点沿射线精确量出米。

  x点落在一堵齐胸高的断垣上,那里有块砖头。

  就这块砖头?有什么含义?

  把砖头一拿起来,明白了。

  下面砖槽里放着自己昨天丢失的手表。昨天晚上才发现手表丢了,他以为丢在汽车上了。原来丢在这儿了。

  表还走着。也许她给上过?

  这块表经她的手拾到,又这样有情有趣地还给了他,此刻戴在手腕上,更觉亲切了。

  她是否把这块表戴在自己手腕上把玩过呢?

  会的吧?她一定一边歪着头看着这块表,一边调皮地笑着,想着她的把戏。

  不知为什么,他今天坐在石桌旁,没有心思写作。走神。

  石桌对面现在也有一个实实在在的小石凳。

  那是她早晨坐的。

  她的气息就在面前袅袅浮动着。他只要眯眼恍惚一下,就能隐约看见她。

  (bsp;自己已过了而立之年,却被这样的小孩游戏弄得有些心神不定了。

  他垂眼看着她在神农像旁边写下的粉笔字。整齐、娟秀,内含着一点刚劲。

  这字很像她。每个字似乎都在把她的形象勾画出来。

  中国的象形字好。

  更富有艺术。

  他突然想到一个重大的既成事实:他和她之间的交往,已经在今天进入了语言文字阶段了。

  原始思维结束了。

  有文字史揭开了。

  是由她揭开的。

  这样一个重大的发展变化,竟然不知不觉完成了。

  他在事情过后才发现。

  语言文字一旦“产生”,他们之间的信息交往将迅速扩大、深入了。

  他的强烈预感。

  他想起自己这几天的观念——希望不使用语言文字来表达宣言——自嘲地笑着摇了摇头。

  与原始思维告别,不无遗憾。

  可是看到语言文字将带来的交流的广阔前景,又觉得历史还是前进好。

  人类总是深久地怅惘恋旧,但现实的利益,却更有力地迫使他们接受新的事物。

  他现在怅惘的只是与原始思维告别吗?

  他擦掉了神农像和她的答案,用粉笔又写下了一段话:

  “北冥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南冥者,天池也。”

  然后在一旁又画了个大“?”。

  ——再考她。

  “谢谢你。”他又在几何题旁边写道,“你帮我找回了我失去的‘时间’。”

  自己写的这句话,不知为何却有一点触动了自己。

  是“时间”(手表)还是时间(不加引号)?

  他想到自己至今难以言说的爱情生活方面的经历。

  三

  1

  有文字史开始了。

  一切想必会明朗、活泼、丰富得多了。

  他一边朝那块草坪走着,一边有着这种感觉。

  语言文字的力量他是知晓的。

  湖面在下午的阳光下耀眼地闪着粼粼波光,蒸发着水汽。松林在阳光下苍苍翠翠地静立着。一条条纵横的小河条理分明地划分着大地。

  大地都是明晃晃的。恍惚中,他眼前浮现出幻觉。

  那湖面变成一个巨大的“水”字。像个翩翩起舞的女子一样,左右抖动着飘曳的绿色长袖,那长袖就是一条条河流。

  这森林也凝聚成一个巨大苍翠的“林”字。在大大的“林”字下,又有无数小“林”字你前我后地交相叠印着,绿的颜色忽浓忽淡。

  大自然美。

  可文字好像更美。它的美更洗练,静中含着动,简约中含着丰富,更给人以想像的余地。

  今天怎么突然生出对文字的这么多爱来?

  “您为什么这样喜欢庄子呢,您信道教?”她对他昨天提的问题这样回答。

  没错,她答对了。自己写的是庄子《逍遥游》中的开头一段。

  自己为何喜欢庄子?

  他看着石桌上她用粉笔写的这句问话——她在回答中却提出了反问。这也是一种聪明——笑了笑,拿起粉笔。

  “因为庄子——据我认为——他是东方最伟大的一位艺术家。”

  自己的话没错?

  没错。

  庄子是哲学家,并且不是孔子、孟子、韩非子那样积极入世的社会政治哲学家,而是力图超脱于世的人生哲学、人格哲学家。他对着物欲横流的社会剧变,发出“反异化”的呼声,要求人类回归到古朴浑噩的原始状态中,“含哺而熙,鼓腹而游”,“与麋鹿共处,耕而食,织而衣,无有相害之心”,保全生身。

  txt小说上传分享

  黎明与黄昏(9)

  那是自欺欺人。

  但他的人格哲学中洋溢的对大自然的真切、贴近、动人、富有魅力的感受与描绘,充满着生命的纯净活力,闪烁着崇高的审美意识的光辉。

  哺育出后世一代又一代文人的山水诗画。

  她给自己留下了什么“考题”呢?

  (现在“宣言”变成了考题。考题是另一种宣言。)

  “人类科技发展史上,最伟大的十个人是谁?”

  她真是位“自然科学家”。

  看她出的这题。

  怎么回答呢?

  科技发展史上,伟大的人物很多。选出最伟大的十个人,不同的人大概有不同的选法,不同的标准。

  按什么标准呢?

  许多科学家之间几乎很难比较出轻重来。

  咳,聪明一世,糊涂一时。所谓最正确的答案,就应该以她的标准为标准。她提问,她判卷。

  尽量想像她的标准。

  不,这还是愚蠢的办法。

  最正确的答案,就要以自己对科技发展史的理解为标准。

  要的是表现自己的独特见解和风格。

  这才是男人在女人面前应有的风格。

  他列出不少人的名单,反复斟酌,最后在石桌上写下了自己的答案。

  “人类科技史上最伟大的十个人,按历史顺序为:

  使用火的发明者;

  弓箭的发明者;

  (谁也不会想到这两个远古的无名英雄吧?这正是自己的独特风格。)

  亚里士多德;

  蔡伦;

  (还有比造纸术更伟大的?)

  哥白尼;

  牛顿;

  瓦特;

  诺贝尔;

  (不在于他发明炸药,在于他设立了诺贝尔奖金。)

  达尔文;

  爱因斯坦。”

  嗯,他很满意。

  最好的回答是表现自己风格的回答。

  这应该是一切生活的真理。

  他给她留下什么考题呢?

  明亮的天空已经变得明中含暗。草坪罩上一层薄纱。

  他简直可以想出十道、百道机智而幽默的题目——自从和她这样“来往”开后,他的脑筋极兴奋、灵活——但不知为何,他已经不满足于这种“智慧竞赛”了。

  他不愿意再重复这种社会科学——自然科学间的对阵。

  那种要揶揄女性的男性恶作剧,那种要显示比女性更强有力的好胜心理,那种要表现涵养风度的自我身份感,那种童心焕发的冲动热情,还有那激动、感动,似乎都一个阶段一个阶段过去了。

  他现在希望的是与她走得更近一些,相互更真诚一些。他希望和她更亲切随便地“交谈”。

  他感到自己的心很温存,像草坪上的黄昏。

  “你喜欢什么?”

  他留下了最简单的询问。

  智力竞赛的余兴还有一些,他又拿起粉笔写下了中国古老文化中的八卦:

  ********(此处应为八卦图)

  她大概不会认识这符号。

  2

  她果然不认识。

  “这符号阴阳怪气的,我认不得——明天再回答好吗?”

  聪明的姑娘,要开宽限期了。

  她不认得这八卦,却觉得它“阴阳怪气”——孰不知,她的直觉恰恰已“猜到”了。

  伏羲创造的八卦正是阴阳组合的符号。

  *代表阳;

  *代表阴。

  用三个这样的阴阳符号组成八种形式,乃为八卦。

  *为乾,代表天;

  *为坤,代表地;

  *为坎,代表水;

  *为离,代表火;

  *为震,代表雷;

  *为艮,代表山;

  *为巽,代表风;

  *为兑,代表沼泽。

  八卦相配又得六十四卦,象征各种现象……

  古代的辩证法,正是直觉的辩证法,是天才猜测到宇宙规律的辩证法。

  直觉是最幼稚、最初级的,同时也是最深刻、最高级的。

  爱因斯坦在科学发现中不就相信和依靠直觉吗?

  再看她对自己上次答卷的评判。

  “你认为最伟大的科技发明家——这十个人中——是哪一个?”

  这么说,她对自己选列的名单还算认可。

  这十个人中谁最伟大?

  评判中含着新的提问(又一次表现聪明)。

  他想了想,把后面九个人名都擦掉了,只留下第一个:“使用火的发明者”。

  还有比在文明史上走出第一步的人更伟大的吗?

  这是一个表现他风格的回答。

  他永远相信创始是最伟大的。

  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