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还用老爷说!”张氏告诉郭子兴,她已见过两次了,秀英和那个亲兵有说有笑的,谈起来足有一顿饭工夫。
“是吗?”这一说,郭子兴不由得皱起眉头,他说,“难道,他真的不是个良善之辈,来者不善?”转念一想,即使他不怀好意,马秀英也不会越雷池一步啊,从小看着她长大,还不知道她的稳重吗?
张氏听他话里有话,就问还有别的可疑处吗?
郭子兴道,他一来,立刻去找底下的两个百户,天叙派人盯了他的梢,他们担心,这个朱元璋是来使反间计的。
“那可得防着点。”张氏说,“没家贼引不来外鬼呀。”
郭子兴也叮嘱张氏,想法从丫头口中探探口气,这朱元璋哪一点叫她看中了,连女孩儿的规矩都不顾了?
张氏点点头:“我会注意的。”
三
贤才是有的,大乱的世道,贤才往往隐于草莽之中。当年佛性大师和郭山甫不约而同提到了浙西四贤是孔明、张良一样的人物,不管郭子兴怎样出贤良榜,朱元璋认定这样的人不会登门的,良禽尚知择木而栖,而况于人?
朱元璋当然不会知道,此时他的师父佛性大师正在浙江青田县的武胜村拜访当代大儒刘基。
刘家的房子坐落在青山碧水之间,郁郁葱葱的楠竹林拱卫着风火墙的院落,青堂瓦舍,飞檐画栋,整个院子被松柏围护着,一望可知是乡里首户。这家的主人便是在当地号称预知五百年后天下大事的刘基——刘伯温。
今天,刘伯温正在书籍琳琅满目的书斋里接待远游讲经的佛性大师。
刘基四十多岁,面目清癯,星目长髯,因为弃官居家,又喜欢道家之术,所以羽扇纶巾,大有老庄之风。
佛性说:“几年不见,你在这一带已是名声大噪了,听说你对《灵棋经》大有研究,推事极为灵验?”
刘基说:“学生岂能比得了老师?”因为佛性入佛门前教过他,所以他对佛性恭恭敬敬地执弟子之礼。
“那都是过去了。”佛性道,“从前我只是个设塾开馆的教书先生而已,你不过跟我读过几天经书,如今则是分道扬镳了,一个僧,一个道,冰炭不同炉了。”
《朱元璋》第八章(3)
刘基道:“佛家也好,道家也罢,殊途而同归。先生是从普陀山归来吗?”
“没有去成。”佛性道,“方国珍起兵,封锁了海岛,我就想到你府上混几顿斋饭吃了。”
“学生正愁着无法排遣时光呢,老师来得正是时候,正好聆听教诲。”刘基告诉他宋濂点了翰林,却发誓不去,章溢、悠之口,毕竟是男女有别呀。
不过,她临走时投给他的一瞥温柔的目光,就足够了,朱元璋会不解其中味吗?
连载结束,欢迎阅读。
《朱元璋》第九章(1)
一个要坐第一把交椅,一个要霸占人家女儿,利益均沾,借刀杀人。一张热饼藏怀中,烫烂了皮肤的是热饼,还是那颗滚烫的心?
一
人无远虑,必有近忧,郭子兴的忧虑不是没有道理的。濠州城里,与他一道起兵的孙德崖本来与他明和暗不和,分歧主要是要反元还是搜刮民财。郭子兴虽然眼高手低,毕竟想干一番事业,而孙德崖他们,眼睛盯着的是金银财宝。如果说赵均用、彭大来投效之前矛盾尚未表面化,赵均用一来,就越来越尿不到一壶里了。
这天,孙德崖请赵均用喝酒,酒过三巡,话题自然转到郭子兴身上。
孙德崖说郭子兴要文没文,要武没武,却要统帅我们,还背地里称赵均用匪性不改。
这当然是明显的挑拨,胆小怕事的郭子兴避还避不及,岂敢主动树敌?赵均用不傻,明白孙德崖的野心是在濠州坐第一把交椅。赵均用先让他当出头的椽子,而自己现在最想得到的是郭子兴的女儿马秀英。他弃了山寨投到濠州来,有一大半原因是冲美女而来。但这心思不能说破,他甚至不能说他抢掠马秀英时就知道她是郭子兴之女。于是赵均用先恭维了孙德崖几句,说他是大将之材,理应坐第一把交椅,附和他说郭子兴是个无能儿,最多能当个书办、刀笔吏什么的。三说两说,他扯到了马秀英身上,这是他与孙德崖的交换条件。
赵均用说昨天到郭子兴府上,无意中看到一个美人儿,原来是郭子兴的千金,真是闭月羞花呀!
“你看上了?”孙德崖说,“你说的是马大脚吧?那朵花人人想摘,郭子兴视如掌上明珠,他会给你?”
赵均用说:“不瞒你说,前些天马大脚去皇觉寺上香还愿,
换源: